7、河口寻梦
(335)
这里的确是一个多元化的小社会!
马来辜礼欢的孙子辜鸿铭,被英国贵族布朗收为养子,他的著述甚丰,其《怒吼之声》书,备受欧洲人重视
刚刚在双峰塔的周遭,感受到的,还是一股极强的穆斯林精神流和物质流,而走出塔来,我们一下子融入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氛围之中。与该塔紧紧相连的一条路的两旁,前半条街是近几年崛起的现代高楼大厦,它们几乎全与商业金融有关,如大众银行、华侨商厦、金融中心等。
早期留居在马六甲的华人,组成一个《峇峇》(BABA)社会
而后半条街尽是一些独立的小洋楼,这些房子经过主人的精心设计和修饰,变成了一栋栋极富特色的艺术欣赏品,尽管这其间文化杂糅,但细观那檐、那墙、那门、那窗,几乎是处处无不闪烁着华夏文明的光华。
华人在马来亚最早期的峇峇社会,此为早期的拓荒者
在那小楼的间或,也有售卖花朵的花店、小型展览厅、婚纱店、书画店以及会所等等,它们虽自成一格,可是,那品种、那布局、那氛围、那神彩,虽在大马,却与中华内地如出一辙。原来,这是一条以华人为主,并用中国人名而命的街,它就处在双峰塔和安邦路,以及金三角相交的旺区,其名叫叶观盛路。
马来华人的奋斗史,峇峇的诞生和私会党的崛起
“叶观盛?” 好一个传统的名字!大家不竟齐齐射出了探询的目光。杨导见状,连忙解释道:“叶观盛,你们可能不知道,但我们大马的华人,可是老少皆知啦,他是我们华人在大马雪兰莪州最后一任甲必丹(俗称“甲大” 或“老太”,系华侨领袖,由当地政府委任),也是160多年前大马吉隆坡市开埠的华人先贤。
1860年,华人叶亚来接过华人军队总巡和甲必丹的位子
这位来自中国赤溪,18岁被水客卖猪仔押到马来做苦力的华人,是他,发达后,于1881年设立了河口最早的“同善医院”,使大量染病的汉巫病员,得到救助;是他,在1889年建立起了河口拥有7000人规模最大的锡矿;是他,投资开设了大型砖瓦窑,大兴土木,将河口的亚搭屋,成片改造成为砖瓦房的。由于他深得人心,中国清朝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专门接见并亲赐牌匾,在他逝世后,当地的汉巫还专门为他建庙祭祀,至今香火不绝。”
为了生活,惠州府淡水镇人叶亚来曾于清咸丰四年(1854)赴南洋谋生
“刚才听你说,在吉隆坡市,有多达77条以华人名所命的街,我想,这可能是南洋各城最多的吧。”我情不自禁地接话道。
在近代,马来亚华人帮派经常发生内斗,时代呼唤华人甲必丹诞生
杨导闻言,略加思索后道:“南洋最多?可能吧,我没作过这方面的统计,但在吉隆坡,我却十分确切地算过,这七十多条街,它们中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就密集在河口的周边,像邱秀、刘壬光、叶亚来、叶致英、盛利明等路,一条路,就有一段华人创业的幽梦和血泪孕育文明的故事。”
近代社会,大量华人作为猪仔卖到了马来亚,他们靠艰难的出卖体力为生
啊,河口,双峰塔,这文明能量的积累和冲动,我们真没有想到,它竟是建筑在华人创业基石之上的,不是吗?没有华人精英的文明孕育,河口至今很可能还是蛮荒一片呢!岁月迭加的基石,是一个文明的沉重,不信,我们就以近代河口街名华人精英光芒的闪动为例,来寻回那个时代遥远的梦境。
(336)
百四十年前,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战乱频乃,饥荒遍地,瘟役横行,民不聊生,一批又一批食不裹服,衣不蔽体的百姓,为了活命,只好离家远走,希望到远在南洋的地方,寻得一条生路。
毕滟楼,清朝时,马来亚著名侨领叶亚来故居,如今已达百五十年矣
他们的绝大部份,就是中国南方福建和广东的流民。在那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里,这群流民越洋过海,靠的是简陋的帆船。作为被贩运的“猪仔”,这些中国人生命有如朝露,被卖到南洋后,来到茂密的热带雨林,居住的,是最简陋的茅屋;干着的,是开垦荒地、种植甘密胡椒和开采锡矿的繁重劳役;收入的,是被用作抵扣赎身的稀汤,他们的命运,十分地凄凉。
此为马来侨领叶亚来,于百五十年前所捐建的部分华人公益建筑
当年南来的华人,几乎全是单身汉,他们在非人的估俚间煎熬,劳碌终身,大部份辛酸一生,最终默默而终,只有少数的华人,在文明与野蛮的冲撞中,获得了成功,他们的名字,被有幸作为街名,留了下来,成为了吉隆坡文明奠基的见证。
百五十年前,马来亚华人领袖甲必丹刘壬光,参入了保卫华人社团利益的芙蓉战斗
这的确是大马很为奇特的一个河口,两条大河,一路奔涌而来,它们为交汇之地,不仅孕育出了一片苍茫的榛莽,丰富的锡矿,而且,还吸引来了一个飘海而来的民族,它的名字叫华夏,忍辱负重,勤劳勇敢,这样的一个民族,开始为河口,注入未来城市文明的因子。
吉隆坡河口华人军队的总指挥叶亚来,于百五十年前,挥师参与了马来争夺锡矿利益的内战
吉隆坡第一任甲必丹邱秀先贤,发现了河口丰富的锡矿,开始为这个交汇口点亮文明的闪光,给后世的南洋华人,留下了一个城市的创业基地:邱秀路。
百五十年前,马来华人叶亚来从刘壬光手中接过甲必丹一职,开始开拓知保卫吉隆坡河口
——那是1857年,芦骨商人邱秀,跋山涉水,来到了马来巴生河和鹅唛河交汇满布泥泞的河口,他和合作华人叶四,认定这片满布洪荒之野,蕴藏有丰富的锡米,于是,在地近河汊的滥芭,搭起了几间极为原始的亚答屋,喊出了“泥泞河口”——吉隆坡,这样的一个地名,并成效卓著地开采出了大批优质锡米,使该地迅速而成为了颇具规模的矿区。
马来华人先贤惠州府淡水镇人叶亚来的故乡依旧,但如今人世已非
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先贤,勇敢地参入芙蓉之战,保卫了矿区,为这个交汇口带来文明的勃兴,留下了一个城市繁荣的矿业综合大区:刘壬光路。
马来华人之父叶亚来近代开拓南洋的人生轨迹
——那是1860年8月,惠阳人刘壬光,参入了保卫华人社团利益的芙蓉战斗,在撤退芦骨的途中,他一度身负重伤。随后,一俟伤痛好转,他就全面推动了河口的商业和暗邦区矿业的发展,并运用其高超的外交口才,不惧生命的危险,由河道坐舢舨顺流到巴生,勇敢地调解了巫人拉惹玛蒂与巴生统治者拉惹亚都拉发生的争端,使该地区开创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马来华人之父叶亚来留下的近代遗迹
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叶亚来先贤,作为矿区的总负责人,河口华人的首领,庞大华人军队的总指挥,挥师参与了马来发生长达4年争夺锡矿利益的内战,他纵横捭阖,三战三克吉隆坡,并以超人的魄力,为这个交汇口建起了一个城市的雏形:叶亚来、安邦、罗耶、茨厂等几十条路网。
马来吉隆坡近代开埠之父,叶亚来街的由来
——那是1860年,惠州府淡水镇人叶亚来来到马来的芙蓉,担任了华人军队的副总巡。在当年内战时,叶在退回芦骨的途中,不幸大腿中弹,当场昏死过去,后来,在盟友拉惹珠玛迪抢救下,才逐步脱离了危险。不久,他接替了华人军队总巡和甲必丹的位子,与巴生港统治者东姑古丁结为军事同盟,与宿敌张昌和拉查马迪的军事集团,展开了激战。战争中,吉隆坡曾两度易手,三度被焚,几变废墟,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三次重建吉隆坡,使之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首府打下了基础,他自己也被当地人尊称为“吉隆坡王”。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