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丘魂当前位置:首页 > 精英文丛 > 南洋寻根(连载) > 四、马来史根 > 2、中国丘魂

(连载)《南洋寻根》——大型游记文化随笔录 (291-292节)

作者:刘锋      来源:本站      点击:1805      时间:2017-10-25

2、中国丘魂

(291)

       在三宝山的西南山麓,另有一座典型中式风格的园景建筑,该建筑红柱、白墙、黛瓦,大门两侧书着一幅对联:“五百年前留胜迹,四方界内显英灵”,门框的框架上披挂着大红绸布,门上方横批的黑色牌匾上,书着三个虬劲的金色大字“宝山亭”。宝山亭的飞檐上刻着彩龙戏珠图,它象征着三宝公驾飞舟,破白浪,扬帆远航的壮丽景象。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三宝庙,中国风浓郁

       在“宝山亭”的院内一侧,还立着一座郑和的石像,但见身着官服的郑和,气宇轩昂,栩栩如生,这里就是华人供奉郑和的神位。宝山亭旁,有一口很大的古井,它的直径约有两米多宽,这口大井是郑和当年率领部下所挖掘,供士兵汲用的七口水井之一,人称“三宝井”。传说此井水清澈甘甜,数百年来,一直被当地人奉为圣水。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华人墓,同国内墓葬同母

       接着,一直洋溢着崇敬之情的杨导对我们说:“大马人民非常喜欢郑和,这不仅仅因为他很勇敢,而且更因为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郑和曾五次来到满刺加,驻节马六甲,以‘厚往薄来’的思想,沿途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播下了和平友好的种子,铲除了危害一方的海盗集团的常年骚扰,促进了当地贸易的发展,使当时的马六甲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港和东南亚经济最繁荣的国家。”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的郑和塑像,在风雨中遙着祖国

       杨导还告诉我们,大马国有许多郑和的崇拜者,他自己就是其中之一。谈到郑和当年的南洋之行,杨导竟如身临其境,情绪激动起来,他挥舞着双手比划着说:“那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大得像座城市呀,每次中国宝船到达马六甲,船队就会立下城栅,设立四门的更楼,更声通宵不断。城内设有小城,里面还设立有官厂,挖有水井,盖有庞大的仓库,他们常常待派出到各国的船只到齐后,就开始打货装船,并排列成庞大的舰队出航。”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的墓碑,像军团队阵崛立,它们齐齐朝向北方

       杨导讲到此处,顿了顿,又接着道:“大家知道吗?上述这一切史实,几乎都发生于中国丘,所以,近一百七十多年间,当这座以郑和‘三宝’之名命名的山,数次被大马国家征用时,立即遭到全马华人社团的群起抗议,对马国的华人而言,三宝山的维护,不只是历代祖坟的保存问题,更是牵系全马华人民族情感的一场护根行动!”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郑和井,历经六百年,仍保持当年的模样

       杨导越说越激动,他瞪着眼睛,挥舞着双手道:“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到马六甲!中国的汉丽宝公主与马六甲的苏丹满速沙联姻,这里是她与随从居住的地方,这不是一般的历史古迹呀,它是华人文化的发祥地,等下你们可以看到,我们即将看到的这座山,它那上面逾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墓之地,不管是墓碑刻字,还是殡葬仪式,无一不体现着华人文化坚韧的生命力,蕴含着华裔先贤在这块土地落地生根的历史意义。正因为这一点,每年马国华人文化节的文化薪火,都是在此三宝山处点燃,然后再传至其它州的,所以可以这么说,凡是海外的华人,他们都会将三宝山,视为中华文化的宝山。”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中国墓,在古树掩映下,分外肃穆

       杨导说着说着眼睛瞪得越来越大,右手握成了一个拳,使劲攥着,向着我们道:“我们的祖先总是告诫我们,只要富足不争权,于是近几百年来,在大马,华人进入政界的就太少了呀,不进政界受人欺啊!”

      他接着道:“你看,这样一座华人的文化宝山,在近170多年间,曾六次面临被大马政府强拆铲平的厄运。而这每一次,都是华人社团的拼死抗争,才化险为夷的。”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的郑和遗存建筑仍在,幽幽中,它好似还在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就像最近这一次,它发生在1983年,那些家伙下的钗子毒啊!”杨导说“那马六甲州政府公开下文和组织队伍,要把三宝山铲为平地,发展所谓的商业地带。你什么地方不好发展,啊——非要铲平华人几百年来的祖山?!”

       杨导说到此处,把拳头举了起来,语调激烈地说:“如此恶行,华人反抗了,在马来西亚华人十五华团总领导下,几乎形成全马的华人大反抗,大家集会、申诉、上报论战了,一场系列历史性捍卫三宝山主权运动开始。”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的华人墓,一个墓,就有一个游子辛酸的历史,它等待着向母亲诉说

      他接着道:“随后,州政府看形势不好,首席部长终于俯顺民意,接受华人社团意愿,不铲平三宝山,并同意把此山列为历史文化区,将三宝山交由华人社团自己发展为历史游览区,但要华人交出600年的土地税,共800万马币。对此,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在全马各地展开与州政府打官司运动,迫使当地政府降低了土地税数额,紧接着全马华人家家户户个个捐款,硬是凑足款项把三宝山买了下来。三宝山由此成为有法律保障的中国山。”

 

(292)

       “是啊,在南洋,华人要想维护自已的尊严,就要抗争!”我听后十分不平地赞同道。“对对,要抗争,何况还有这么大一个中国在呢,怕它个熊!”坐在我旁边的傅总也气愤地叫起来。

       “呵呵,好在现在问题都解决了呀,不然,大马华人一把骨头灰,都不知往哪里安放?”说到此,杨导情绪稍有黯然,停了一会,他又道:“我们迫切地希望祖国强大啊,只有祖国强大了,华人在南洋活着才像一个人啦!”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的郑和井,井水清冽甘甜,仍如当初

       说完上段话,稍停了片刻,杨导才望着眼下的“中国山”,又向我们介绍起来。他说:“说到此山,还有一个在南洋大马累传不衰的爱情故事呢。”

       他说,在我们马来西亚,有一部文学名著,叫做《马来纪年》,此书中,曾记载着一段美丽的故事:即早在五百四十多年前,中国明朝永乐皇帝为了皇恩浩荡,播及四海,决定让中华汉丽宝公主与南洋满刺加王国的苏丹和亲,并请刚刚结束访华的满刺加王国的使者,护送公主前往该国完婚。

马六甲河仍在静静下流,百多年的风雨巨炮,仍然指向远方

        那时,满王国疯传汉丽宝公主美艳绝伦天姿国色,于是,待她抵达马六甲后,王国都城百姓倾城出动,都来争睹汉丽宝公主的风彩。一路上,当公主豪华马车仪仗队经过都城的大街,公主频频从马车中向街头揭纱瞻望时,“啊啊!”“好美啊!”“天人啰!”那一路迎来的都是不绝于耳的赞叹声。

      那时的苏丹曼苏尔,频频听人报传说公主美丽,更是按耐不住,待到公主到殿,他三步并着两步奔到公主的面前,慌忙火急揭下公主的头纱时,“啊!”当时只听见曼苏尔大叹一声,惊得当场说不出话来。原来,公主的美艳大大超出了他的意外,他面对眼前的公主,简直疑为天仙下凡。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的碑铭,告诉了南洋华人早以消逝的往事

      看着公主如此的天姿国色,曼苏尔左瞧右瞧,竟舍不得收眼,由此,他将公主作为自已的至爱,请她按照此地的风俗,皈依伊斯兰教,并迎娶入宫为王妇,他还专门为汉丽宝公主及她从中国带来的五百名随从,选出当地风水最好、地势最高的山丘,专门修建了宫殿,并仿中国建筑形式,飞檐峭壁,红墙绿瓦,彩龙戏珠,作为供他们居住和延繁子孙的地方,这就是马来人称之为的“中国山”。

马六甲市三宝山上的浮雕,让逝去的岁月,又浮现在人们的面前

       由于当年中国寺庙遍布,曼苏尔还让在西南山麓修菩萨提寺,在寺旁打井。此井,虽经后来马六甲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等多次劫掠、破坏,同时,亦历经多次严重的旱灾,但时至今日,此井井水仍然不枯,并甘之若饴,成为当地传奇。

马六甲河畔古树掩映,幽幽中潜藏着郑和到访的辉煌岁月

       历史就是如此,待郑和船队中国水手和汉丽宝随行到马六甲安家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和当地的马来族姑娘结婚了,其后代,男的就被叫做“巴巴”,女的就被叫做“娘惹”。

       因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马来文化的共同影响,从此,这里就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巴巴”文化,成为了马来西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该国国家博物馆展示的“巴巴”和“娘惹”资料图片,就是描述的当年随郑和船队到达马六甲,并在此定居的华人与马来人在生活上相互融合的情况,而今天在大马遍布的商家和小吃店,那里的服务员皮肤基本上都是棕色的,但模样却很像中国人,而且还会讲点客家方言,据当地人说,他们全部是“巴巴”和“娘惹”。

马六甲市古老的巨炮如今静卧,它把昔日的烽火岁月,又回溯到人们的面前

       时间,一晃已经流逝了五、六百年,如今,关于“中国山”或者是“中国丘”汉丽宝公主的美丽传说,已经被当地改编成了话剧和大型歌舞剧,并以华语、马来语和英语在大马巡回演出,其故事的动人情节,已为当地各族百姓所家喻户晓。

马六甲市三宝山古建筑,中国风浓郁,那里藏满了南洋华人的精神向往

       而“三宝山”,则更成为每年马国华人文化节的庆典驻地。每当节庆到来,其各州的领导人在华人文化节开幕的头一天,齐聚于“三宝山”,举行升旗仪式。他们燃起圣火,由当地的青年团把火炬高高举起,跑几十或几百公里回到本州,从而揭开每一届文化节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