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科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视频 > 文化百科

松赞干布和他的妻子们

作者: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来源:本站      点击:1570      时间:2016-10-12

       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大约自7世纪至838年朗达玛禁佛约200余年。前弘期是佛教初步输入阶段,佛教在与藏民族原本的苯教信仰(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之前,藏民族原本信仰一种较为原始的萨满教类型的宗教“苯教”,又名苯波教。)的斗争中逐渐进入藏民族的信仰,但尚没有确立自己的特色,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各宗思想包括汉传佛教都有输入。

       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始于七世纪初叶至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与唐朝文成公主。两位公主都虔信佛教,松赞干布为她们分别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这是佛教正式传入吐蕃的开端。松赞干布死后,佛教受到苯教势力的压制,但赤德祖赞、赤松德赞等赞普仍然尽其所能支持佛教。特别是赤德祖赞迎娶了唐朝金城公主,也使汉传佛教继续发生影响。同时,因为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兴起并向东扩张,于阗及中亚等地原有的佛教受到重创,大批佛教僧徒逃往吐蕃。崇信佛教的赤德祖赞对他们也都乐意收留。到赤祖德赞的儿子赤松德赞时期,赤松德赞又从印度先后迎请来寂护和莲花生,为他们营建了桑耶寺。这两位大师成为藏传密教的开基之祖。

       其时汉传佛教在西藏还颇为流行,历代赞普也很重视向中原学习佛法。松赞干布时期有一位大天寿大和尚,被松赞干布迎请赴藏,与藏族译师吞米桑布札、达摩廓霞、拉垄金刚祥、印度学僧孤萨惹论师等共译佛经。赤德祖赞时期金城公主嫁入时也有随行的汉僧。赤德祖赞晚年,还派桑希到汉地请高僧取佛经。赤松德赞时期,也派出大臣巴·赛囊率三十个人到唐朝去请佛法。当时的皇帝唐肃宗对他们热情款待,赠送了大量蓝纸金字的佛教经典和很多贵重礼物,其中包括送给赤松德赞的1顶颇罗弥(金涂银的一种装饰)帽子,1万匹锦缎,直径为1庹(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的彩纹木盘,以及送给巴·赛囊的1 00两乌雀图案的金纸、500匹绸缎、l庹长的珍珠链10根,以及颇罗弥宝瓶、100两重颇罗弥盘各一。而在《册府元龟》卷九八O外臣部,也有关于吐蕃向唐朝请佛法的记载,“吐蕃遣使求沙门之善讲者,至是遣僧良绣、文素,一人行,二岁一更之”。可见唐朝政府还向吐蕃派出过汉僧轮流前往传法。唐朝和吐蕃之间,虽有公主和亲,但亦时战时和,常有冲突。据说吐蕃也曾通过战争俘虏过一批汉僧到吐蕃去。总之到赤松德赞晚年,除了印度传入的密教,汉地佛教在吐蕃也很有势力。

       此时西藏流传的汉地佛教,以禅僧大乘和尚影响最大。大乘和尚也称摩诃衍那,据说本生活于沙州(今敦煌)一带,在781年被赤松德赞请到逻些城(拉萨)传教。因为他带来的是汉传的主张“顿悟”的禅宗思想,他代表这一支佛教流派被称为顿门巴。而寂护为代表的印度密乘佛教流派,主张逐渐的修持,被称为渐门巴。(“巴”是派的意思)。最初,大乘和尚传教十分顺利,赤松德赞的妃子没庐氏及贵族妇女30余人都从他受戒出家。但印僧携密教入藏,与汉传佛教的显宗大异其趣,必然产生冲突。

       这时苯教也仍然在极力反对佛教。为了解决这些思想上的纷争,赤松德赞召集了佛教徒与苯教徒进行辩论在辨论中,莲花生同支持苯教的恩兰·达扎路恭等人进行了辩论,结果莲花生获得了胜利。于是赤松德赞下令全国废除苯教信仰,改信佛教;废止苯教的祭祀并将苯教的经书丢入河中,还将达扎路恭鞭打一顿,流放北方。接下来,在792年,寂护的弟子莲花戒与禅宗僧人大乘和尚又在逻些城(拉萨),关于“顿渐”问题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激烈辩论。因为赤松德赞偏袒渐门,大乘和尚辨论失败了,被迫返回了沙州。又因为赤松德赞下令,有关汉地佛教的经典也不许流通,不许学习禅宗的教法,自此汉传佛教退出了雪域,对藏传佛教很少产生影响了。大乘和尚还在藏传佛教的很多壁画和唐卡中被描绘成恶鬼形象。不过他留下的禅法,在藏法佛教中仍有所遗存。

       在苯教、汉传佛教和密教之间,藏民族统治阶层最终选择了密教,是有其文化原因的。密教是印度佛教与印度教及民间信仰结合而成的,其多咒术秘法等近于巫术的特性,与原本信奉原始宗教性质的苯教的藏民族文化心理比较契合,在文化形态上又比原始的苯教更为复杂和完善,有利于社会组织和统治,特别是有利于中央政权对信奉苯教的地方贵族阶层的争权和控制。于是在赤松德赞在位时期,印度佛教相继战胜了本教和汉地佛教,在吐蕃取得一了优势地位。赤松德赞也因为对藏传佛教的积极弘扬,与松赞干布、赤祖德赞被后世尊为“吐蕃三法王”。不过密教保留的一些原始信仰中的野蛮习俗也传播进来。(参见弘学《藏传佛教》)

       到八世纪末叶至九世纪中叶,包括牟尼赞普、赛那累和热巴巾(亦称赤祖德赞)担任赞普的半个世纪,佛教又有了一个全面的发展,大量佛经被翻译,但因为传入的佛经源于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佛经译词和译法出现很大差别,需要有一个整理。赤祖德赞在位时,就从印度请来枳那弥遮、苏热遮菩提、达那希拉等多位高僧,与藏僧一起改革藏文的文字和语法,统一佛经译名做为标准于境内推行,还校订了已译经典,编定丹噶、钦浦、旁塘三大译经目录。他又规定“七户养僧”,就是每七户人家要养一位僧人。赤祖德赞这些措施,使藏传佛教迅速兴盛起来,但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受到信奉苯教,反对佛教的贵族的反对。唐会昌元年(841年)大臣韦·甲多热等叛乱者谋杀了赤祖德赞,拥立其兄朗达玛嗣位,时年赤祖德赞仅36岁。朗达玛虽然不久就被一个僧人暗杀,但其亲信展开了对佛教更疯狂的报复。而且此后吐蕃限入了内乱。藏传佛教进入了100多年(838~978)的禁佛期,历史上被称为“灭法期”或“黑暗时代”。这一时期,佛教被禁止流传,寺院被大量破坏,僧侣被驱逐或迫害,连文成公主也被他们诬蔑为是罗刹鬼转世,她带来的佛像被埋入沙土。仍然坚持信仰的僧人只有四处逃亡,有的逃往印度,也有更多逃往安多、康区及滇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长江流域。

       总之,在前弘期,多位赞普的名字比较相似,要注意辨别。这一时期,长江流域的藏区是佛教传入的要道之一,而且也是在灭法禁教时,僧侣逃避于此,来保存佛教力量的地区之一。

 

(二)文成公主庙

       目前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现仍存一座始建于唐代的文成公主庙,也称为大日如来佛堂,是藏传佛教前弘期在长江流域留下的重要遗迹。

       公元7世纪30年代,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各部,建立吐蕃王朝。为了统治的稳定,他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后,又向唐朝提出了求婚请求。“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青藏高原同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于是松赞干布亲自率兵到黄河流域的柏海(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析扎陵湖和鄂陵湖)迎接到文成公主,然后一起经唐蕃古道通过长江流域回拉萨。在今天长江之畔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权县巴塘乡白纳沟的位置,松赞干布和他的新娘受到了当地人民热情的欢迎,于是在此驻留了一个月才继续前进。传说是因为公主被民众的热情所感动,于是决定在这里教授他们中原的耕作和纺织技术,这使玉树成为了文成公主赴拉萨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这或许也可以算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度过的蜜月吧。当然除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文成公主也给这里带来了佛教信仰。据说,文成公主认为自己可以跨越艰险的旅途顺利的到达玉树,是神佛的保佑所致,因而命人在山崖上刻了九尊佛像,以及一些佛经经文和佛塔,“公主与诸臣已抵丹玛岩,即将慈氏七时之像与普贤行愿品刻于岩上”(《西藏王统记》)相传造像工作由随从比丘译师智敏主持,工匠有比丘仁囊泽、杰桑、华旦三人,所刻佛像九尊,中为大日如来佛,左右分上下两层分别侍立普贤、金刚手、文殊、除盖障、弥勒、虚空藏、观音八大菩萨。正中的大日如来佛身着汉式服饰,双手结禅定印,端坐于两只雪狮驮着的莲花座上,身后衬有菩提树和幡幢。八大菩萨造像亦为汉式,手持法器,立于莲花之上。此外在两边崖上,还刻文成公主书写的汉文楷书的16行颂词,以及有迎亲使臣吞米桑布札亲手书写的藏文18行“尕恰”(即说明),可惜已经风化得难已辨认了。这些雕刻在文成公主走后,很多人慕名来观看和朝拜,当地人民也纷纷模仿文成公主在白纳沟的崖壁和岩石上凿刻佛像和经文,因之成为了一种风习。

       唐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再次遣使请婚,中宗许嫁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也经唐蕃古道来到了玉树,见到文成公主在崖壁上留下的佛像已经为风雨剥蚀,于是在佛像上加建了一座庙宇来保护起来。公元730年,金城公主又派人摹刻佛像,整修装饰殿堂,并于殿门旁刻石记载:“为了祝愿万民众生,赤德祖赞父子幸福平安,佛教昌盛,依照原刻佛像再加雕细刻,修盖此殿”。这就是一直传承到现在的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白度母的化身,这座寺院也因凝结了汉藏民族的友谊,而为两族人民所珍视。1957年,文成公主庙就被列为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文成公主庙受禅古寺和卓玛邦杂寺管辖,属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庙内除了文成公主留下的佛像,两侧的墙上还有描绘文成公主入藏故事的壁画,寺门附近还立有用古藏文记载着这座庙宇的历史的古碑。                                                                                                                                                                  

       除了玉树的文成公主庙,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帮达乡然堆村的郎巴郎增寺,也是一座与文成公主有关的寺庙。郎巴郎增寺约修建于公元710年,寺中供奉的主佛也是大日如来佛,但另还有老子和庄子的像,据说是文成公主入藏时,由唐朝工匠雕刻而成的。

 

上一篇:德格印经院
下一篇:南方士人佛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