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归断想当前位置:首页 > 精英文丛 > 南洋寻根(连载) > 一、香岛族根 > 7、回归断想

(连载)《南洋寻根》——大型游记文化随笔录(第一章)(51-54节)

作者:刘锋      来源:本站      点击:1528      时间:2016-10-12

7、回归断想

(51)

       那是当日的下午,我们参观完了回归塔和回归十年纪念雕塑后,汤导闪着炯炯有神的眼睛,向我们道:“诸位,今天我们参观的主题,全是回归。上午我们看了回归塔和回归十年纪念雕塑,现在,我们乘车是去瞻仰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很有名咧,不知你们中有没有人见到过——嗯?”

       “看到过了啰,闪亮闪亮的金紫荆。”我们中不知谁立马答道。

       我们的车已经开动起来,市内如林的大楼,一栋栋在我们眼前飞驰而过,香港新翼会展中心西北面的广场就在前面,这时汤导笑道:“刚才你们的一位哥们说得不对哦,你们看,这临海耸立着的那座高大建筑物,才是我先前所说的要带你们看的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东北面广场那边的另一个大型雕塑,亮闪闪的那个,那才是你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永远盛开的金紫荆花。’别搞混了啊!”,只见汤导用手指着前面不远处香港新翼会展中心西北面的一个立碑,又转了个身,指着它东北面的另一个大型雕塑提醒我们注意分辨。

       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随着汤导的手游移,“哦,这个才是被称作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的呀!”大家叹着。只见在我们立足的宽大广场中,果然有一座十分高大的纪念碑峙立在那里,碑的正面柱体上9个金色大字正闪动着熠熠的光芒。

        “你们看,那就是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碑名。” 汤导以手指着向我们说道。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这就是那个耳闻的、早也盼晚也盼的回归碑!我们屹立于眼前这座雄浑的碑前,大家齐齐仰起头,细细地看着,瞻仰着这座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大碑,心潮膨湃起来。

       眼前的这座引起我们心潮涌动的碑,高约20米,阔1.6米,由基石、柱身和柱头三部分组成。基石和柱身采用同一矿脉、石质坚实、色泽均匀稳定的深色麻石,基石东西两面分别刻有中文碑文及英文译本,柱头的物料则辅以青绿色的锻铜,表面经氧化处理,历久不衰。因而,它显得坚实、牢固而永久,内在充满了力量的象征。纪念碑的顶部还有一圈白环,据汤导说,它象征香港的主权归还给中国,而上面的50个环,则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活方式保持50年不变,回归后继续繁荣昌盛。

       纪念碑的柱身则由206块石环重叠而成,分别代表着香港1842年至2047年的年轮。其中代表1842年、1860年、1898年、1982年、1984年和1990年6个年份的石环采用的是浅色的石料,柱身唯一嵌有光环的石环代表的年份是1997年,那是十分明显地凸显出香港在这一年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这是白天,如果是在夜晚,你们来此,此碑则更加光彩照人。你们看,这碑四周设灯照明可动了一番脑筋呢,它的顶端,装置有4千瓦特的射灯,那射程可达10多公里之远。在那代表1997年的石环上,更是装有32个光纤点,你们如果近看,那就如同繁星闪耀,如果是远观,则顿时可现一个壮丽的灿灿光环。还有,那柱头底部也装有48个光纤点,如果同一发射,照耀着柱面,那柱则通体闪烁,光彩耀人。”汤导见我们齐齐露出欣喜的色彩,就又介绍道。

       是呀,这样的一种光彩,没有百五十年的前赴后继的奋斗,我们何以能立于斯时斯地,展露着民族的胸怀赡仰啊? 

       我们正在体味着那不同凡响的一刻时,汤导以手指着纪念碑的基座,对我们又道:“各位,你们看,这块铭文,它,记录下了香港百五十年的沧桑历程啊。”说完,她竟朗朗而诵读起来:“香港地处中国南疆,水清港深,居民聚族蕃衍,航通远洋。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割佔香港岛、九龙,又挾势租借‘新界’。

       “香港倚东西交汇之利,以自由港促进国际贸易,励行法治,民既勤奋,经营有成,且得祖国多方支援,蔚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百年神州,忧患无已,有志之士,无时不图收复国土。

       “自改革开放以來,国势日強,我国宣布于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伟大政治家邓小平先生提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之英明构想,万众忻腾拥护。

       “中英两国展开外交谈判,签署联合声明,英国政府同意将香港交还中国,中国政府根据宪法规定,设立香港特別行政区。全国人大乃有‘香港特別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之组织,广谘民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香港特別行政区基本法》;设立‘香港特別行政区筹备委员会’,负责筹备成立特別行政区之有关事宜;经推选委员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董建华先生为第一任行政长官。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由江泽民主席与查理斯皇儲主礼,举世瞩目,海內外各国嘉宾观礼者数千人,国旗区旗高揚,欢声雷动,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山海重辉,诚划时代之壮举也。

       “今回归又二周年,中央与特別行政区政府恪守基本法,居民安居乐业。筹委会决定树此丰碑,誌回归盛典。所望中华儿女,港人子孙,踵前人勤奋守法之精神,爱国爱港,循序渐进发展民主,共致繁荣,香港当以国际大都会及中国南方经贸文化重镇之雄姿,垂制千秋,昌炽无極。”

       待汤导诵毕,我们上前细看时,才发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所立,上面标示时间为: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

 

(52)

       是啊,那一时的我,望着香港岛维多利亚港湾内进进出出的巨轮,感受着繁忙海港的昔日与今天,我的思绪翩翩,心潮翻腾,眼前出现了1840年6月英军发动的鸦片战争,强大的英军持长枪利炮,以香港为出发点,北上厦门,攻陷定海,击占虎门,并逆长江而上,直入我国腹地,终于于1842年8月29日逼迫中国的清朝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正式将香港岛割占给了英国。

       接着,又于1860年10月24日通过签订中英《北京条约》, 将中国的南九龙半岛割让于了英国。1861年3月28日英廷又颁谕,宣布了九龙半岛附属香港岛,归并香港总督管辖。1898年6月9日,英国再次强迫清政府签署《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了新界,维期99年。自此以后,整个香港从此脱离了贫穷落后的、自顾不暇的中国的护佑,沦为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了。

       眼前又出了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突然空袭香港启德机场后,其陆军兵分四路,越过深圳河进攻香港岛,直至那臭名昭著的12月25日黑色圣诞的降临。

       至此,香港变成了血雨腥风的恐怖世界,完全陷入了日本侵略军的魔掌,香港的中国人被任意地谑杀,男丁被随便捕捉当苦役,妇女被强迫进慰安所,市民被武力威胁,每日逢日军必需向日军作九十度鞠躬,家庭被喝令照“良民全家福”照片,以便日军查户口时,可以随时对号惩罚可疑的胆敢反日者,经济被日军掠夺用于了战争,人们一日三餐饥不饱食,寒啼街头,人口被强力驱赶出家园,离乡背井而流落四面八方,百年沦陷的香港,复又落入了更加苦难不堪的深渊。

 

(53)

       正像“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基石铭文上说的:在近代史上,“百年神州,忧患无已,有志之士,无时不图收复国土”,香港失落的百五十年里,中华一批批的有识之士,前赴后继,四处奔走,无不与帝国主义列强强食国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抗争:

       针对英国从香港偷运入大陆的鸦片危害,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朝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销毁时,在海滩高地挖了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卤,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烟土变成滓池,不能再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销毁的鸦片随潮入海,就消失殆尽。

       为击退从香港调运而来的英军,保卫大清国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1841-1842年,中国爱国将士保卫香港岛虎门的关天培,守护厦门的总兵江继芸、浴血定海的三总兵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及5800名士兵,还有支援定海吴淞口炮台的江南提督陈化成、更有与2000英军争夺镇江的700名守军,他们全都是血拼沙场,不屈不饶,坚守到弹尽粮绝,为国殉难。 

       中国民间的百姓为了反抗自香港窜挠而来的英国侵略军,1841 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英斗争;1851 年太平天国组织了驱逐英人的革命;1891年至1898年傣族土司刀安仁率领傣族、景颇族和汉族民众奋起抵抗英国“探险队”擅自侵入云南边疆傣族地区测绘地图、收集情报和侵犯大青树营盘;1900 年义和团与西方列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1900年和1911年初,片马地区傈僳族人民联合景颇族、白族、汉族民众,在土把总左孝臣和傈僳族管事勒黑摄帕率领下,组织了长时间的抗英驱英运动;1934年班洪、班老佤族首领胡玉禄、胡玉山、胡忠华等召集十七个佤族部落首领歃血为盟,奋起抵抗英军,保卫我国南西边陲的阿佤山区盛产银矿的矿区,在当地傣族、汉族人民的支援下,击退英国侵略军……

 

(54)

       为了收复香港,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历代的英杰都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那时的中国太弱,结果留下来的,尽是作为瀛弱国的失败与耻辱,请看:

        ——1919年,作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国,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曾根据那时北洋政府的指示,向和会提出了收回德国在中国的领地和包括香港、九龙在内的租借地问题。由于和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胜国英、法所把持,它们在中国都占有租借地,根本不愿意放弃其既得利益,加上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故和会借口中国的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而轻易地予以了否决。这个标榜建立“国际公正”、以“缔造世界永久和平”为宗旨的和会,以其极不公正地对待中国,最终诱发了中国“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不平等条约汹涌澎湃的“五四运动”。 

       ——1921年12月3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了废止各国在华租借地的议案。但在废除九龙(即香港新界)租借地等问题上,中国代表却遭到英、日代表的强烈反对。英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枢密院长,以“血腥人物”著称的贝尔福,看到中国局面分裂,自顾不暇, 以“没有九龙租借地则香港不能自卫”为借口,在会上非常蛮横地拒绝了我国归还香港的要求。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针对香港的问题,在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宣言,其核心精神为:“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这个宣言明确提出了废除包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中将取消英国等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宣言这段话成了后来一个时期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当权后,也曾就香港租借地问题同英国政府及港英当局磋商,但港督金文泰不仅坚决反对归还这块租借地,反而多次建议本国政府乘中国四分五裂之机,将其正式割占。办法是以归还威海卫作为交换条件,或是故意挑起与中国的冲突来制造兼并的机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另一位港督罗富国也乘人之危,于1938年向英国政府提出,中国急需外国贷款来支持它的货币,英国应利用这个机会,用贷款来换取中国割让九龙租借地,或延长它的租期。

 时间,在风雨中度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有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无论何时,都萦绕在国人的心头,它作为挥之不去的阴霾,重重压在一代又一代有血性中国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