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樟宜血泪
(236)
然而,监狱尚不能代表着英联军战俘囹圄生活的全部,在那个监狱的大门旁,还有一个小小的停车场,那里有一条呈梯级的小路,我们沿着这条路拾级而去,快到尽头时,眼前出现了一个露天的小教堂。
日军攻陷了樟宜,得意地发放明信片,以此庆贺呢
它没有常规的镂空花的高墙,用它那颀长的石柱,去撑持着沉重的天花板,也没有歌特式直刺云天的尖塔,来托起天使的神秘,更没有玫瑰玻璃窗和栩栩如生的雕塑,营造出教堂的庄严和伟大,创造出如同《伊里亚特》和它的姊妹《娥芒斯娥斯》的时代力量以及神性的跳跃,它简陋得只剩几根孤寂的立柱支撑着一层茅草的顶盖,和两排落寞的木凳了。
残酷的战争,让英军在樟宜化为了块块的墓碑
然而,在这个年代久远鬼气森森的地方,每天来此寻访和追思的人却络绎不绝,如果平均算起来,它绝对不会少于日均300人。这正像时任本教堂和博物馆的馆长佳耶图拉发人深省话语那样,“在朴素和简单中,让你承载和体验了当下最重要的生命信息,”因为这座教堂,是当年饱经摧残的英联军战俘们亲手建造的!
樟宜一排巨炮,在二战时也遭到败白,巨大的灾难开始来临
此时,在那简陋的教堂内,透过立柱后面的正中,有数支蜡烛正在燃烧着,我们看见一个风烛残年的欧裔女人跪在地上饮泣良久。看那情景,我敢断定这个欧裔女人就是当年已经消逝而去英军战俘的遗孀,此时,能够相伴着她的,没有别的,仅只有潇潇秋风中忽闪着的微弱烛火,和那逐渐消失在缝隙薄明虚空中的袅袅青烟……
像军团布阵的樟宜英军墓,让人灵魂震颤
于是,一种凄凉和凝重的感觉向我们袭来,它让我们的目光发呆,呆留在教堂正面墙上挂着的一个十字架上。
(237)
这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十字架,铸工十分精细,线条也非常鲜明。它虽然金灿灿的闪亮如新,但透过它外在的光泽,我们仍能看到时间长河在它身上留下的历史印痕。
看着樟宜如此悲凄的墓群,怎不令人肝肠欲断
眼前教堂的简陋和悲凉,让这个十字架显得格外沉重起来,从一个个来此探访者深沉的注视和虔诚的目光中,我们看得出,它就是整个教堂的灵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竟是利用发射过的炮弹壳打造而成的!
这樟宜的青草丛中,每一块碑,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
炮弹?十字架?我不知道它是象征着战争,还是和平?也许它什么也不是,它只是耶稣在冥冥之中对英联军死难战俘的召唤!
樟宜巨大的十字架,在考问历史,灾难还会再来吗
据馆长佳耶图拉告诉我们,在二战时期,一批批的英联军战俘被日军关押在这里,虽然他们以后被日军陆陆续续折磨死去,但当时许多饱受孤寂的盟军战俘,在绝境之中,就依据着自己心中的十字架,在樟宜的四处赤手打造了至少9座像这样的教堂,用以作为自己的灵魂家园。
日军在樟宜的屠杀开始了,首先遭难的是华人同胞
刚才我们见到的金色十字架,就是由英军战俘哈利斯打造而成的。他说:“是哈利斯当年与其他战俘外出扫街时,偷偷地把这个大炮弹壳捡回来的,结果竟然成功地化腐朽为神奇。那时物资严重缺乏,你可以想像,这有多么艰难?”
日军在樟宜疯狂地屠杀,短短的月余时间,就有十万华人丧生
他后来告诉我们:“饱受摧残的哈利斯,战后虽然不幸在回返英国的船上逝世,但他的精神寄托,却并没有随之烟消云散,值得一提的是,当教堂于我国沦陷59周年纪念日的当天开幕时,他的儿子闻讯特地赶来参加,并亲手把他父亲打造的十字架放在了教堂的正中,以示对父亲的感恩。”
日军在樟宜以刀劈华人为娱乐,如此倭族,世人少见
在佳耶图拉讲着上述的话语时,我们感觉四周静极了,此时,在教堂的周遭,已经站立有不少的探访者。他们中的多数,年已过花甲,其中,亦有不少是当代的年轻人,他们以欧洲人俱多。
日军攻进了新加坡樟宜,还组织倭族对其欢迎
听说,到这里来的,不少是当年战俘的亲人和活着的前战俘,这个时候,他们有的在面对着飘忽的烛火沉思,有的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还有的,则神情沉重地凝视着教堂后面墙上挂着的布告板,那上面贴满了粉色的纸,其表达的,是人们对战争死难者所遥寄的哀悼和追思之情。
这是日军轰炸樟宜的现场,简直成了一遍废墟
特殊的氛围,肃穆的环境,让情景中的、情景外的你、我、他,这些在乎和不在乎是教徒,或者异教徒的人们,在共同思索着人生命的本质,这种本质,此时已超越了一切人的界限,它让这世界在静定中,能听到一片枯叶飘落在地上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