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罗风云当前位置:首页 > 精英文丛 > 南洋寻根(连载) > 三、星洲种根 > 4、西罗风云

(连载)《南洋寻根》——大型游记文化随笔录 第四章(227-228节)

作者:刘锋      来源:本站      点击:1800      时间:2017-03-27
4、西罗风云

(227)

       圣淘沙岛,如今把这个早已归于宁静、熟透了的旅游胜地,用田园紧紧地包裹起来,久而久之,岛上血与火的历史,就空留在历史书上,而真正岛上弥漫着的,还是那牧歌般的浓浓情调。

当年伪装得十分隐蔽的西罗炮台瞭望楼

       然而,来到西罗炮台,观看了炮台展厅的视听放映,历史老人的记忆,好像在这里突然苏醒过来,六十多年前,在这里演绎出的西罗风云,又飘浮在眼前,它是现代日本强加给新加坡的另一种屈辱和灾祸!

西罗炮台一切都恢复到当当年的模样,只是不见了活生生的英国官兵

       西罗,这个颇有一点历史的神秘炮台,其溯源可以远达119年之久,有关西罗炮台的故事,可以从1885年说起。当年的大不列颠帝国,在悄悄建设着“东方帝国的堡垒”,以便征服整个南洋时,从英国本土派遣了一批士兵,经过了六十多天的航行,终于抵达了新加坡,他们被送到了当年被称之为“死亡之岛”的圣淘沙,或“绝后岛”上。

当年西罗炮台炮战情景被重现出来,但英国官兵却无复见矣

       其中的皇家炮兵团的18位士兵,则被派往了西罗炮台驻守。他们是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英国认识到新加坡海港防御的重要,于1879年在绝后岛设防后,又在西罗设立的,它们属于整个绝后岛海岸防御的一部分。

       西罗炮台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保卫新加坡的岌巴海港西端的入口,最初的武器装备有3樽7口径的及2樽发64磅炮弹的膛线前装炮。

架上让人参观的当年大炮依旧,它好似在凄凄中述说着血与火的往事

       本世界初叶,随着世界性的风云变幻,为了强化这个“东方帝国的堡垒”作用,英国又用2樽6口径的后膛炮,取代了7口径的膛线前装炮。这是当时所号称的一种威力无比的大炮,再配以周遭高地如森林般耸立的其它威严炮台上,指向大海的十五英寸的巨炮,以及在狮城樟宜海军基地静候待命的一艘艘驱逐舰。这样的一种帝国实力,别说是日军后来用于进攻的强击艇,就是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也会被它炸得尸骨无存!

如今明静幽雅的西罗炮台,能够藏进一段辛酸的历史吗

       如果说,西罗炮台的设立,表现了大英帝国“东方堡垒”御外的武力坐阵,那么,到了1915年,它的防御工事和大炮威力,协助平定了新加坡的印度军叛乱,则是其安内的最明显的战迹了。

这儿西罗炮台的大炮仍旧架在那里,它让实物诉尽了此处的不幸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面对漆黑之夜新加坡岛上肆虐的叛乱,当天夜晚,绝后岛上炮台的探照灯齐亮,将新加坡本岛上的“危险地区”,照得如同白昼,随后,西罗炮台几个通道的升降机,将一枚枚的重炮送入威力无比的炮膛,并直接对叛军进行了轰击。

西罗炮台一切都恢复到当年,它让人们不要淡忘这段历史

       它的行动,不仅直接打击了叛军,而且方便了英军和新加坡的自愿兵团能够迅速平定内乱,使大英帝国的殖民当局,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转危为安。从这一点上看,其关键时刻的显威,是非西罗炮台莫属了。

       也正因为这一点,才使得西罗炮台当时名声大噪,它连同其周遭的炮台,在据守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时,赢得了“远东直布罗陀”的称号。

西罗炮台当年的情景就是这样,这悠悠一过,愈八十春秋

       有了炮台、大炮,对外,可以抵挡海外民族的攻击,对内则产生了一种凝聚,大英帝国也正是这样,它用一群群威力无比的巨炮,把新加坡的人民压向了一个核心,即屈服于大不列颠民族的力量之下。因此,所以谓之的西罗炮台,在那时,就成为了统治、力量、权属的象征了。

 

(228)

       时间,已经推移到本世纪四十年代,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烟云已经四起,日军南下太平洋的企图开始日趋明显,其夺取荷属东印度(现印尼)石油已在所难免。

这西罗炮台与当年如此相似,它唤起了多少人历史的记忆

       在这种情况下,1941年下半年,德军转向东线进攻苏联,大英帝国本土所受的压力已逐渐减少,为了守住“帝国远东的堡垒”,使其成为阻挡日军攻占南洋的屏障,1941年12月4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派遣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护卫舰组成太平洋舰队的海军主力,奔赴远东,协助新加坡,包括西罗炮台在内的全部岸炮,和由8.8万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军组成的陆军部队,以及150架美国F2水牛式战斗机,在英国帕西瓦尔中将指挥下,来保卫这个“帝国的堡垒”。

当年西罗炮台英国官兵办公景况,尚历历在目,但无情的时光却逝去了80多年

       日军的实际战略目标,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群岛,为了夺得荷属东印度,必须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即新加坡。于是,1941年底,日军兵分两路,一路是进占印支南部的近卫师团,它从陆上进入泰国,在占领曼谷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另一路是由有“马来之虎”称号的日军山下奉文中将率领的第5和第18师团,他们分批从海上登陆。

模拟当年英官兵在西罗炮台瞭望,十分逼真,但这官兵何曾想到,等着他们的是人间地狱

       面对日寇的其势汹汹,大英帝国在躇踌满志中等待着。它正像当时的一家澳大利亚报纸,以如此生动有趣的话语,打消了其国民对新加坡的忧虑一样,报道以醒目的标题这样登载,“比圣诞节布丁里的葡萄还要多的大炮,是会守得住新加坡的!”

西罗炮台还是炮台,当年的官兵呢?悠悠中化成了清烟

       因为有了比森林还要密集的大炮,接着,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告诉美国人,“这座岛屿堡垒,可以经受住六个月的包围!”

这是模拟的西罗炮台当年装炮发炮的现场,它把来此的驴友带入了战争年代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那时的新加坡,透过帝国的夕阳,人们看到的,是西罗以及周遭高地上威严耸立着的一群群炮台,和那显示威风和实力的一排排指向大海的巨炮;是狮城樟宜海军基地中,停泊着、或者忙忙碌碌进出着的,让人倍受鼓舞的海军舰只;是频繁起降于樟宜机场的美式战斗机;是三三两两悠闲穿梭在炮台之间的英国水兵。但是,人们,包括英国的军方,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西罗以外的这些如林的大炮,除能面对大海发威外,它是无法转向后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