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巴“火圣”当前位置:首页 > 精英文丛 > 南洋寻根(连载) > 五、莲海乳根 > 2、三巴“火圣”

(连载)《南洋寻根》——大型游记文化随笔录(372节)

作者:刘锋      来源:本站      点击:1381      时间:2019-03-14

2、三巴圣迹

(372)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产生巨人的时代”,当我们看到大三巴牌坊时,就自然联想起了牌坊上的“诸圣”,和他们的圣徒所在的澳门圣保禄学院和教堂,想起它的历史作用。中国人民会永远铭记为中西文化科学交流作过杰出贡献的巨人——利玛窦、南怀仁、郎世宁等人,他们其中虽然有不少含冤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但大三巴牌坊会记往他们,成为他们不朽的丰碑。

这是澳门历史的旧影,看到它,就看到近代的中国

       那些横渡蓝色海涛的帆船,给东方的南洋带来了贸易的财富、宗教的福音和文艺复兴运动,同时,也带来了民族的征服和土地的殖民化。

       人们翻开历史,可以读到这样的一段文字:1535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后来开始在其长期居留。鸦片战争后,他们又乘清政府战败之机,相继侵占了澳门南面的凼仔岛和路环岛。随着《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北京条约》的签订,澳门就这样成了葡国的属土了。大三巴,那创造了东方辉煌的牌坊,也把耻辱同时铭刻入了那花岗残骸的内里。

随着澳门最后一任总督韦立奇的离任,一个新的时代开始

       时间飞逝而去, 大三巴沉入火光中,已达一个半世纪之久了,这其间,中华民族也历尽了沧桑和苦难。鸦片战争的前夕,也就是清道光十九年(1839)的时候,民族英雄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在澳门巡视,他曾在大三巴牌坊下驻足良久,痴痴凝望;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也曾在大三巴牌坊前徘徊沉思,久久不去;今天,海内外无数的中国人,也都曾在大三巴牌坊前瞻望过,思考过,我想,他们是不是也与我一样,心潮起伏,甜碱相伴,五味杂陈呢?

游离祖国几个世纪的澳门,终于回归祖国,这怎不使华夏之子心潮膨湃呢

       岁月,已经流走了甜碱的五味和苦难的屈辱,阳光,它正洒下满眼的灿烂与辉煌。今天,当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华夏澳门人,每逢喜庆节日之夜,在宽宽的大三巴石阶上举行“醒狮”和“醉龙”的表演时;当1999年9月9日9时9分,有1999只和平鸽在这里放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时,是大三巴,它见证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就要离开大三巴牌坊了,我望了望大三巴的对面,那一束束明亮的街灯,它正温和地映着人们的笑意。我又看了看牌坊一侧的白杨树,此时,它也款款地晃动着夜风的身姿,好似在欢送离去的人们。

       我回头又最后一次深深地瞧了瞧大三巴牌坊,包括那上面引人无限遐思的“火圣”,发现那座牌坊以及那业已熄灭的“圣火”,它在退,它在退,慢慢隐退进了南湾的海涛里,从我视觉里消逝尽尽,只留下了一个让我们长久不息的沉思……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