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血肉丰碑当前位置:首页 > 精英文丛 > 南洋寻根(连载) > 四、马来史根 > 3、血肉丰碑

(连载)《南洋寻根》——大型游记文化随笔录 (299-300节)

作者:刘锋      来源:本站      点击:1738      时间:2017-11-29

3、血肉丰碑

(299)

       好了,这些血惺,这些凶残,这些简直不像是发生在人间的暴行,我实在是写不下去了。那么,一个问题突出出来,那就是,这个始终以黄帝子孙为敌的邪恶军队,为什么远在遥遥的南洋,仍要把它满腹的祸水,洒在华族人的身上呢?

白雪樵女儿陈耿凡在央视讲述其母抗战时期未发出的家书

       这个问题,只要翻翻历史,就知道了,其因有两个,一个是中华战场的久拖不决,使日军速胜的幻想破灭,抗战一年、二年、三年,中国人的脊梁没有弯,灵魂没有灭,他们用自己的血和肉,筑成了一座新的长城 ,使日军不断损兵折将,深陷战争泥谭。

       另一个是日军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后,南洋华人纷纷支持中国抗战,马来亚华人尤甚,他们积极捐钱捐物,许多热血青年更是回国参战,这些,使日军恨之入骨,因此,日军在马来亚实行的所谓“膺惩” 和“肃清” 行动,就清楚缘由了。

架B一24重型轰炸机飞越“驼峰航线”的马来亚华侨抗战英雄龙启明,其事迹口口相传

       华人,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南洋,他们血管里,都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是的,茫茫一片黄色丰厚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老家,几千年的华夏文化,把中国人的心魄,凝聚在这漫天遍野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

       这就决定了,凡是华族人,不管是近在中国,还是远在南洋,他们都是黄帝的子孙,都有责任救民族于危亡,拒外寇于国门之外,正是这一点,当日寇的洪水猛烈地冲击而来,当黄色的土地面临支离破碎之时,一座又一座血肉的丰碑,在战争岁月用血与火铸了起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壮!

当年龙启明抗日战争时期的戎装照,何等的英气勃勃

       于是,中华民族出现了两支英勇抗战的铁血队伍,一支驰骋在中华的大地上,另一支奔涌在南洋华侨的热血中。

      驰骋在中华大地上的抗日铁血队伍:现仅以相关历史为例,1942年2月,当日寇在马来西亚半岛登陆,企图切断我国惟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时,中国远征军10万人立即日夜兼程,奔赴到既陌生又充满危机的战场,在付出了牺牲、病死、饿死6万人的代价后,终于于1944年与中国驻印军在滇缅边境反攻。

      中国远征军越崇山峻岭,进击新平洋,战于太白家,克孟关、孟拱、密支那,全歼日军两个师团,重创日军两个师团,并发动滇西攻势,强渡怒江,策应印军,叠克日军坚固的据点龙陵、腾冲,直捣畹町,于1945年1月27日与中国驻印军会师芒友,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协助同盟军收复了缅北。    

龙启明拿着一架抗日战争时期飞越驼峰航线的运输机模型追忆当年经历

       在异常艰苦的战斗中,一个曾亲眼观察1944年4月云南怒江战役的美国人,这样描述中国军队勇敢作战的精神:

      “在以一个班一个班对敌军碉堡的自杀性冲锋中……绝大部分的伤亡,皆产生于企图冲过,或更准确地说,是爬过机关枪的封锁地带。

抗战时飞越驼峰航线的南洋华侨飞行员龙启,明,以卓越的成绩,超越了生死,留下人间的佳话

      “作为一种纯粹勇敢的显示来说,进攻是壮烈而动人的……一些排长被打死在距敌人枪眼的一两米距离内,一些优秀的连长、营长在亲自带队作战中死去或受伤……”

       美国史迪威将军曾评价说:“如果得到很好的训练、装备和领导,中国军队能够与任何国家的勇敢军队相匹敌。”

 

(300)

       奔涌在南洋华侨热血中的抗日铁血队伍:同一时间, 同一战场, 在祖国最危急的关头, 一批批马来华侨最优秀的儿女, 风尘仆仆地奔赴而来, 他们和中国远征军一道, 与最凶残的日军殊死作战。这其中, 最为著名的有:  

      ——传奇华侨抗战女士白雪樵。她的一封未发出的家书, 曾轰动了整个南洋。

1942年,初学开飞机的龙启明,就英勇驾机进入战场

       那是1939年的烽火岁月,马来亚25岁的富家千金小姐白雪樵,瞒着父亲,在《别南洋歌》和《义勇军进行曲》悲壮的歌曲声中,奔赴到滇缅公路最危险的战场。

       出发时,白雪樵悄悄写了一封家书,委托同事在她出发后寄给父母。这封家书最终没有发出,却被当地华文报纸《光华日报》知道后,全文登载,白雪樵的爱国情感,一时轰动了整个南洋。

1942年,盟军在中国第一次开辟驼峰航线空中通道

      这封家书只有短短的600余字,但恋家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家书中,白雪樵表露了这样的心迹:“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恋热爱的。当祖国危急的时候,也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白雪樵来到危机四伏的前线后,立即四处采写新闻, 协助滇缅战场机工(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兵种)战士抢运抢修作战, 不久成为了当时闻名遐迩的战地巾帼英雄, 她冒着硝烟战火发往南洋的文章, 成为南洋读者最为抢手的读物。

       战地履历六载后,同她一道去的南洋机工战友,有1028名因战火、车祸和役疾长眠在了硝烟迷漫的故土上。

当年的巾帼英雄李月美,战后周恩来曾派人四处寻找

       ——飞越“驼峰航线”2100小时的马来亚华侨抗战英雄龙启明。为了了却国仇家恨(其父母在贵阳被日军炸死),来自马来亚的华侨龙启明,参加了我国1942年开辟最为危险的“驼峰航线”飞行。

       所谓“驼峰航线”,就是二战时,盟军在中国的一条主要空中运输通道,因沿途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而得名。

      1943年6月,由于战事紧张,盟军飞行员奇缺,只接受了三个月训练的他,就投入了危险的实战。那时,日寇的封锁,导至战地物资奇缺,一滴汽油一滴血,龙启明每次出航,所带的油都受到严格的限量。

李月美参加浴血抗战,转战南北,留下英勇事迹

       一次去印度装运战地物资,快到目的地时,正碰上日机轰炸,龙启明一拉操纵杆,飞机起不来,没油了!眼看飞机越飞越低,将要堕毁,待龙启明准备冒险迫降时,刚好塔台解除了日机袭击的警报,处于生死关口的他,冒着最大的危险,将飞机晃晃悠悠地滑翔降落在机场上。

       触地的刹那,飞机的油量表指针,正好指向“0”,真是死里逃生!在三年零一个月的空运中,龙启明出色地完成了二千多小时的运输任务,受到了国家的嘉奖,而他的战友们,却有1578人牺牲在烟云笼罩的“驼峰航线”,有563架飞机被日军击落和失踪,在这条危险的航线上,每月损失飞机竟高达13架!                      

       ——南侨抗战机工中的“花木兰”李月美。本是马来亚一家富商娇女的她,在1938年广州沦陷后,抛弃了优裕的生活,响应了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总会的号召,在数次报名从军被否决后,不得以而女扮男装,悄悄地离家,踏上了抗战危险丛生的滇缅前线土地。

李月美战地服务的军车一队队,队队都有她动人的事迹

       在滇缅危险区域,不论是抢运武器,还是救助伤员,以及对日作战,都有她勇敢的身影。1940年春季,李月美在前线不幸身负重伤,血洒疆场,长时间昏迷不醒,后来经过奋力抢救,她虽然脱离了死亡线,但其女子之身却被暴露出来。

       星马报界知道后,马上以“当代花木兰”为题,详细地将李月美战场上的事迹刊登出来,使李月美一夜之间,成为家谈巷议的抗战巾帼英雄。

李月美夫妻抗战精神,将长留人间

       当时的著名社会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女士,为彰其爱国精神,特地题写“巾帼英雄”四个大字的红绸锦旗,赠给李月美。其后,李月美的事迹在南洋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南洋时,闻其名,特邀李月美参加座谈会,在会上盛赞其事迹,还委托南侨总会将其精神总结出来,以教育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