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花园人居当前位置:首页 > 精英文丛 > 南洋寻根(连载) > 三、星洲种根 > 2、花园人居

(连载)《南洋寻根》——大型游记文化随笔录 第三章(212-213节)

作者:刘锋      来源:本站      点击:1193      时间:2017-03-03

2、花园人居

(212)

        新加坡的绿,已经绿得让我们惊叹了,而新加坡的爱绿与护绿,更让我们眼界大开。在新加坡,你不管是走到哪里,或者是,随便你指向那一棵树,那树就必然挂着一块牌,它是有身份的!新加坡的国家公园局,利用遥感和电脑技术,已经详细地记录下了那树的树种、树龄、养护等生长情况。

有建筑的地方,就有绿色植被,这就是当今的新加坡

       还有一些古树名木,那上面竟还装有避雷针!据林导说,这里的每一棵树,不仅仅有责任人,而且养护工人每年还要定期对它们进行健康检查呢。

像这种极普通的房子,也成了绿宇,空气岂不大大改善

       久居在水泥森林般城市的人们,最向往的,就是远离城市的喧嚣。但是,在这里,处处都是高楼,又处处都是绿苑,处处都是闹市,又处处回归于宁静和自然。

新加坡这么狭窄的墙上,也爬满了植物,可见营造者的匠心

       这不管是你坐在大巴上,沿着大道奔驰,还是借上一辆久违的脚踏车,顺着小路穿行,那随时随地舒缓在你面前的热带雨林,大小花圃,都美得令你窒息,神秘得令你向往。

绿色、绿色、还是绿色,自然在新加坡达到了永恒

       尤其是在,诸如乌敏一类的滨海地带,你身处在其中,不仅有恍如隔世的宁静感,而且,这里随时都有目中无人的大蜥蜴,抢在你的前面穿过小路。

新加坡这种绿化造型,被人戏称为植物艳照门

       在离地几十米高的树冠上,那挂满了的红毛丹,它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可多见的惊喜。

造型小景加上植物点缀,是新加坡人的智慧闪光

       假若是遇上了阵雨的时节,你不要发愁,这里的阵雨来得快,也去得快呢!你可以抢在那阵雨到来之前,就在附近海鲜店里包上一个座位,一边品尝这里美味的海鲜,一边欣赏雨水打在海面上,形成的一层飘渺的薄雾。

这种室内绿化,体现在国家图书馆,使读书者更感赏心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那是在体验一种人居的都市,还是在欣喜幻遇蓬莱中的仙境?

       一路上,我望着这个几乎全由植物组合而成的绿宇城市,那一栋栋、一座座被绿色植物所弱化的钢筋混凝构架,和由僵硬线条组合而成的玻璃幕墙,那不到五百米就有一处1.5公顷的精细公园,和每个人都拥有0.4公顷的透气绿心,我不得不敬佩,这新加坡人居营造者的独具匠心来。

新加坡的植物也会造型,那是不是人的心智所使

       据林导告诉我们,新加坡最吸引人的花园人居环境,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在新加坡华人总理李光耀的领导下,引进欧洲“花园城市”的理论,而谱写出的最辉煌乐章!

 

(213)

       如果溯起源来,世界上最早构建“花园人居”理论的,还是十八世纪欧洲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呢。

新加坡这样墙面少许植物点缀,是不是别有滋味

       在他提出了“花园人居”环境理论以后,不久,人们又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化城市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时期,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大自然所形成的惨状破坏。

新加坡的植物这样爬法,那每扇窗是不是感到更有灵气

       一些西方专家,尤其是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为了改变发达国家有可能更加恶化的人居环境,他于1898年,又在欧文的基础上,构画出了一种更为奇巧的“花园人居”环境圈。

新加坡街头小景海绵化了,极有利于城市的生态

       这种环境圈的中心,就是让人们既能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又能享有美好的自然氛围,其模式是:由一个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而成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那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圈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

新加坡家庭小园艺,让居家更有诗意

       按此构架,蓝图中的整个城区,就被绿带网分割成了不同的城市单元,而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约3万人左右),以此放射下去,未来新增的人口,就再沿着射线向外面新城拓展了。

推窗即绿,是新加坡人普遍的追求

      “花园人居”,这个人类梦想的奇葩,从上一个世纪开始,就由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实践着。由于人类智慧的创造,和前仆后继的探索,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绿色闪光。

新加坡街头小景,绿中有红,是一种生活的点缀

       如伦敦的莱斯奇沃思和韦林人居花园,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系列花园人居新村,直至到新加坡的花园人居国家等等,它形成着人类精神之于物质,创造归化于自然的伟大积淀,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怎能由不着你而挺胸、抬头和无比自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