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科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视频 > 文化百科

两湖文化

作者: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来源:本站      点击:2229      时间:2016-10-18

       两湖文化区在历史上先后被称为荆楚文化区、湖湘文化区。地处长江中游,以洞庭湖、湘江为中心,大致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两者。自古以来,这里是中国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有“楚塞三湘接、荆门九脉通”的说法。

       两湖地区的历史可以推溯到旧石器时代。“郧县人”、“长阳人”等的发现,表明早在几十万年前这里就是远古人类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而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鸡公山迄今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平原上的活动遗址,更被列入1992年度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它为进一步探讨长江文化的渊源,提供了科学实物资料。新石器时代,传说中的三苗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考古发现的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和较晚的屈家岭文化以及更晚的季家湖文化、石家河文化,都可能是三苗的文化遗存。夏商时期,通过对黄陂盘龙城、石门皂市等一系列与中原二里头、二里岗、殷墟时代相当,而又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这里也已进入文明时代。春秋战国之际,两湖地区的文化达到了鼎盛。是其“最繁荣、最光辉的阶段。铜器生产登峰造极的发展,促进了铁器的改善和推广。其他各行各业,如丝织、刺绣、髹漆和城市建设等,也欣欣向荣。经济结构方面,封建领主制的普及与家务奴隶制的延伸并行而不悖。政治体制方面,陆续有所改革、有所创造。

       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异常突出,哲学行于前,文学殿于后,这是一个从老子经庄子到屈子,东方的智慧之星一个接一个升起的伟大时代!”,但秦汉以后,这一地区的文化很快衰落,逐渐变成为“碌碍无所轻重于天下”的文化闭塞落后地区。叶适说:“汉之末年,荆楚甚盛,不惟民户繁实,地著充满,而材智勇力之士森然出于其中,孙、刘资之以争天下。及其更唐、五代,不复振起,今皆为下州小县,乃无一士生其间者。”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说:“唐开科三百年,长沙刘蜕始举进士,时谓之‘破天荒’”。直到宋代,长沙岳麓书院的创立和湖南道州人周敦颐在庐山莲花峰下濂溪书堂讲学授徒,才为这一地区文化的再次崛起创造了条件。此后,福建崇安人胡安国父子讲学南岳,更是“率开湖湘之学统”,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基础。而四川绵竹人张shì@③在湖南的讲学活动,亦有力地促进了南宋两湖地区文化的发展。史称“方今学术源流之盛,未有出湖湘之右者”。但从总的来说,宋代两湖地区的文化远远不及邻近的四川、江西和两浙地区。其文化发达的景象仅在长沙及其周围的少数府州方可见到,绝大多数地区仍是荆榛塞路,教化未开。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跃而成为“湖广熟,天下足”的富庶之地,其文化自然也相应高速发展,以至在近现代变成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的显赫省份。变化之大着实令人瞩目,值得深入探讨。

上一篇:贵州文化
下一篇:江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