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科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视频 > 文化百科

屈家岭文化

作者: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来源:本站      点击:1513      时间:2016-10-18

       屈家岭文化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主要分布在湖北,西越宜昌但未进入四川境内,北达河南西南部(南阳地区),东未超出湖北境内,南达洞庭湖一带。根据其分布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四区:江汉平原区、鄂西区、湘北区和鄂东区。经过发掘的屈家岭文化遗址有京山屈家岭遗址、荆州阴湘城遗址、石首走马岭遗址、钟祥六合遗址、天门邓家湾、谭家岭和肖家屋脊遗址等。

       屈家岭文化可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孔石耜等器,磨制一般比较粗糙。黑陶多,灰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陶器表面多数为素面磨光。晚期磨光石器增加,双肩石锄是屈家岭文化常用农具之一。以种植水稻为主,家畜以猪和狗为主。出现了彩陶丝轮。陶器以手制为主,少量轮修,烧成温度900℃左右。器型有高圈足杯、三足杯、圈足碗、长颈圈足壶、折盘豆、盂、扁凿形足鼎、甑、釜、缸等,蛋壳彩陶杯、碗最富代表性。陶器大部分素面,少量饰以弦纹、浅篮纹、刻划纹、镂孔等。有黑、灰、褐等色彩,纹样以点、线状几何纹为主。屈家岭文化出现了大型分间房屋建筑。这种建筑一般呈长方形,里面隔成几间,有的呈里外套间式,有的各间分别开门通向户外。地面用红烧土或黄砂土铺垫,以便隔潮,表面再涂白灰面或细泥,并用火加以烘烤使之坚硬。大者长十四米,宽五米余,室内面积达七十平方米。

       屈家岭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新石器时代江汉平原地区已具有较高水平的烧陶技术和纺织手工业。“到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早期,长江流域原始文化达到了鼎盛。此时屈家岭文化不仅向北推进到了原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区系范围的鄂西北和豫西南地区,而且把强大的影响传送到黄河以北和山东沿海”。 屈家岭遗址的发现,再一次说明了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