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土苗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禅宗文化……为长江中游这片富饶的土地,铺陈出数不清的世间传奇和勾人魂魄的文化魅力。
昨日,武汉东湖之滨,“首届长江文化论坛”在此举行。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四省各一位文化界名家作主题演讲,并请四位评述嘉宾分别予以评述。高朋鸿儒豪情纵论文化长江,成为新年伊始的一大文化盛事。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早在7000年前便出现了水稻种植,后随秦汉的开发和北民南迁,经济不断繁荣。唐宋时期,长江流域已取代中原成为中华经济的中心。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天后,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要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9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上日程。
楚人崇凤。翻开长江流域地图,“一江两湖四省”在中游串起一个大大的w形图案,江城武汉为首,洞庭、鄱阳两湖为足,犹如一只五彩备举、鸣动八风的凤凰掠过时空。
昨日论坛上,湖南文化学者代表郑大华以《近代以来的湖湘文化与湖南人》为题,总结了“湖湘文化”的五大精神特质;江西文化学者代表汪玉琦以《赣鄱文化:自豪与追问》为题,从耕读文化、书院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赣商文化五方面介绍赣鄱文化;安徽文化学者代表陆勤毅认为,安徽文化一直在长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等;湖北文化学者代表熊召政以《文学的江湖》为题,从湘、鄂、赣、皖四省佛教江湖引申到四省的文学江湖,谈到历代文学大宗师不曾减却的光芒,以及不同流派散发出的恒久魅力。许嘉璐、钱复、刘梦溪等文化大师名家,与四省学者一起,通过论述地域文化特性,探讨不同地域文化如何相互借鉴,推动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发展。
无论是从历史看,还是在近现代,长江中游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地。文化,是我们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谋求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的巨大力量。长江中游文化资源的大融合,必将推动楚文化、红色文化、长江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中国在世界文化图景中张扬大国气象的重要构件。“一江两湖四省”,这只闪耀着梦幻彩羽的金凤凰,张开楚人无边无际的浪漫与炽热,无穷的文化动力,正喷薄而出。
湖南郑大华—
湖湘文化有五大精神特质
说起湖南,大家就会想到毛泽东。
昨日,首届长江文化论坛上,湖南学者代表、中国社科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郑大华在主题演讲一开始,就直言:“毛泽东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
郑大华动情吟诵毛泽东著名的《沁园春·长沙》词句。他说,湘江、洞庭湖与长江象征着湖湘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说湖湘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之水之所以大气磅礴、从未涸竭,与湘江之水经过八百里洞庭湖源源不断地注入,不无关系。
在郑大华看来,“湖湘文化”有五大精神特质,分别是:学以致用的经世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郑大华以曾国藩、左宗棠、魏源、谭嗣同等人为例,对这五种精神特质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使得台下听众频频点头,不少人低头用笔做着详细记录。
郑大华的演讲结束后,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进行了评述。钱复说:“我自己从未去过湖南,但是对湖南人印象深刻。”原来,为蒋介石当了10年外文秘书的钱复,曾经发现:蒋介石一生先后七任文字秘书,都是湖南人。
谈到这个细节,钱复讲了一个小故事:当年有一天,他找到时任蒋介石的文字秘书、湖南衡山人秦孝仪,他询问秦孝仪:为什么蒋介石总找你们湖南人做秘书?秦孝仪用湖南衡阳话骄傲地回答:“简单啊,那是因为我们湖南有人才啊!”
钱复现场将这句湖南衡阳话模仿得惟妙惟肖,让现场听众全都哈哈大笑起来。钱复表示,自己尤其钦佩来自湖南湘阴的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郭嵩焘,并讲述郭嵩焘一生的经历,用以解读郑大华教授的主题演讲。
江西汪玉琦—
三个追问激起现场热议
客家精神消失在哪里?赣商为何衰落?精英文化为什么与区域文化产生反差?
昨日,在长江文化论坛上,江西学者代表、江西社科院原院长汪玉琦以《赣鄱文化:自豪与追问》为题展开论述,他尖锐地针对江西发展抛出了这3个问题,当即在会场引起了强烈反响。
汪玉琦以“两个考古发现”打开了话题。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外考古学家在江西万年县进行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存有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栽培水稻的历史推前了5000年。江西新干县发现了商代大墓,出土了1300余件青铜器、玉器和陶器,推翻了过去认为“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说法,表明在当时长江文化就能够与黄河文化“平起平坐”。
汪玉琦从耕读文化、书院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赣商文化五方面全面介绍了赣鄱文化。他发出了对“客家精神的消失,赣商衰落,精英文化与区域文化反差”的三个追问。汪玉琦认为,在江西可以列举出许多历史人物令人钦佩、令人崇尚。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不高尚吗?王安石作为“拗相公”,坚持改革的精神难道不值得钦佩吗?宋应星能够写出《天工开物》,在当时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条件下,可以把那么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艺汇集起来,至今令人难以想象。然而,这些精英人物所具有的文化品格,却迟迟无法放大为江西区域文化。江西自然经济和保守、落后的文化传统,至今仍然需要改变。
汪玉琦对江西不仅讲长处,更讲短处,这在现场立即引起反响。一位台下江西听众当即站起来,表示对他的观点持异议。
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就汪玉琦发言进行了评述,他赞叹:江西庐山不仅是自然高山,更是文化高山。同时,江西人性格执拗,做事坚持不动摇,江西文化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
安徽陆勤毅—
长江流域综合交通发展很重要
“安徽至少需要30条过江通道。过江通道不解决,跨江发展就是空话!”
昨日,在首届长江文化论坛上,安徽学者代表、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陆勤毅进行主题演讲时,和前几位发言人相比,在介绍本省文化发展的同时,重点谈到了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发展,在他看来,长江流域综合交通发展很重要。
自古以来,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陆勤毅说,安徽是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的近代工业项目主要分布于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沿岸。新文化运动兴起,两大领军人物陈独秀、胡适皆为安徽人,他们先在安徽小试牛刀,然后走向全国,渐成气候。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等报刊,胡适积极撰文倡导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他认为,先秦以来安徽文化一直在长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安徽又在黄河文化、淮河文化、徽州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中成为重要的平台、发挥着推动的作用。
在陆勤毅看来,长江流域综合交通布局要注意水陆空、干支流、纵横向、地面地下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快建设。具体就安徽情况而言,在交通方面不仅要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系,而且要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系,形成东西兼顾、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
陆勤毅的主题演讲结束后,安徽文史研究馆馆长黄德宽进行了评述,他认为,陆勤毅的主题报告从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阐明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独特的战略意义。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陆勤毅在发挥好环境资源、文化资源的优势,抓好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布局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建议。
湖北熊召政—
且看江湖滋养风流人物
说起“江湖”,你首先想到什么?或许是江湖骗子、江湖术士,还有江湖老大。
那么,“江湖”到底是个什么词?昨日,在首届长江文化论坛上,省文联主席熊召政作为我省学者代表,围绕《文学的江湖》作主旨发言。
他开宗明义:“如果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唐代,回到宋代,回到明代,我们就会发现,江湖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曲折的故事,也会给我们带来一段又一段美丽的乡愁。”
熊召政以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刘长卿的《别严士元》为例,认为诗句里所说的江湖,就是指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在清代雍正之前,湖南与湖北是一个省,称湖广,明代的“湖广填四川”,就是湖南湖北的人口填充四川。
他还认为,江湖成为一个词,与佛教有关。到没到过“江湖”,是衡量一位禅师是否得道的重要条件。熊召政继而由佛教想到文学,他认为:湘、鄂、赣、皖四省形成的文学江湖,在中国文学和文化史上,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行脚四省文学的江湖,我们不但领略到历代文学大宗师们不曾减却的光芒,而且还能看到不同流派散发出的恒久魅力。
熊召政表示,没有文化创新,就没有思想解放。湘赣皖鄂四省共同特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文化态度,决定了人生的拼搏、人生的思考。眼前长江滋润的这一片土地,既然可以养育出历代的大宗师们,相信也会滋养、成就新的一代风流人物。
听罢熊召政的演讲,述评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教授赵士林,对其中为“江湖”正名、长江中游文化与长江流域发展关系等内容表示出浓厚兴趣,他当场吟诵:“湘赣皖鄂,长江中枢,四方聚首,八面来风,古往今来,名流无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