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摘登当前位置:首页 > 学人智库 > 要闻摘登

六百三十米!最长长江画卷诞生记

作者: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来源:本站      点击:2347      时间:2016-09-22
图为:国画长卷—黄鹤楼
 
    14日,由130余位画家耗时近4年创作的 630米《中华长江人文山水国画长卷》,将在第11届中国(深圳)文博会8号馆闪亮登场。随后,还将前往法国,参加欧亚艺术博览会。
 
  鸿篇巨制长江魂,山水画中读盛世。从20米、60米再到630米,长江吸引着历代画家激情泼墨。这幅全球最长国画画卷,涵盖长江七大文化区、1600余人文景观,涉及几千年长江文明。主持单位有意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8日,长卷首次对媒体开放,记者得以先睹为快。
 
  128卷“长江大系”激发豪情
 
  北纬30°,是一条神秘的纬线,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全长6300公里、流域覆盖180万平方公里的长江,恰恰就在这条地球的文明线上。“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1983年,25集纪录片《话说长江》第一次全面直观地让中国观众看到了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在央视创下40%的收视率。
 
  几乎与此同时,一批学者投身到长江文化研究中来。“很多年来,黄河文化一枝独秀。上世纪80年代,长江文化研究空前热了起来,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自发成立长江文化研究会,不定期举办沙龙。”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刘锋说,大家逐渐萌发了出版长江文化系列丛书的想法,时任长航党委宣传部部长的他,主动挑起重担。“出版系列丛书并非易事,一批学者为长江文化献出智慧、心血甚至生命,他们之中最悲壮的当属徐老。”刘锋称,1997年秋,《中华长江文化大系》的编纂工程已启动有一段时间,曾是图书馆一级馆员的徐全廉找到刘锋,说想接下“陵墓卷”编著任务。此卷当时是个烫手山芋,知名专家不愿接,青年学者不敢接。时年66岁的徐全廉接下任务后,在不足30平方米的蜗居内,不舍昼夜地写作,由于身体虚弱,第二次昏倒后就辞世了……
 
  历经无数磨难,2008年下半年,第一批64卷《中华长江文化大系》终于付梓。至今,已出版128卷,共5000多万字,30000张图,涵盖整个长江流域,涉及上下几千年,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资助项目,参与专家、学者、画家、作家达数百位。
 
  如此厚重的文化资源,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约四年前,以我省为主的一批长江流域画家开始创作《中华长江人文山水国画长卷》,聘请著名画家、当代山水画家代表人物周韶华担任艺术总顾问,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投资打造,旗下长江文化研究院策划实施。
 
  仅策划书就写了100多万字
 
  长江全长6300公里,流域内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无数。长卷该如何取舍?从何下笔?《中华长江文化大系》聚集的强大专家团队指点了迷津。
 
  根据学者们20多年的研究,将长江流域划分为七大文化区(自然神秘的青藏、七彩霓虹的云贵、诡异强悍的巴蜀、精细顽勇的荆湘、睿智通达的赣皖、细巧精致的吴越、五光十色的沪上)及周边亚文化区。
 
  参照此研究,630米国画长卷也划分为七个文化区,每个文化区画幅约百米长,进而设计120个景区段,人文景观达1600多个,含名山名岭、名河名湖、名胜名迹、名村名镇、民风民俗等。“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每个景观的特点、历史、现状等用文字进行描述,还邀请华师、省社科院等单位的历史学家、古建筑学家、社会学家等进行反复论证。”刘锋说,光策划书就写了100多万字,甚至有出版社提出要出版这份策划书。
 
  串起长江流域千余“珍珠”
 
  创作过程中,难题又接踵而至。
 
  领衔创作的中国画院院士、画家刘军浩如介绍,最难的是挑选合适的画家,山水长卷适合用小写意来表达,但很多画家有自己的绘画语言,不容易为此改变。几经测试、磨合,才确定了30多位功底深、风格较接近的画家作为长期创作队伍。此外,先后参与指导、创作的画家还有百余位,涉及中国画院、中国民族画院、台湾中华美术协会、湖北长江人文山水书画院等10多家美术机构。
 
  刘军浩如首先创作了两幅样画,发现震撼力不够,“山水长卷必须大、气势磅礴,才易让人产生肃然起敬、高山仰止的感觉。”于是,他改用八尺整纸来画,因篇幅大,画家们创作时,有时需站着,有时则蹲着,有时还会匍匐在画上修改,一天下来会很累。
 
  为了追求高品质,画家们都勇于自我否定,有时辛苦画了一周,回头看某个地方表现得不够好,也会裁掉重来。如今裁掉“作废”的画纸就有百余张。
 
  纸,也是一个难题。纸厂虽可生产长达百米的纸,但质量不佳,展示、储存都困难,因而决定用八尺整纸创作后拼接装裱。但分段创作,如何保证无缝对接?刘军浩如说,每每遇到连接的地方,两位画家都要在场,以便更好地照顾左右。相隔千里的两个景观,则往往通过云气来消除距离感。“我们像串珠子一样,串起长江流域1600余处重要的自然、人文景观,让凡是到过这些地方的观众,都有似曾相识感。”他说,“但我们不是照相机,是艺术地再现。”
 
  为了便于展示,创作完成的长卷分段装箱,目前已装有十多箱,储存间还专门配了抽湿机,以保证适宜的湿度。
 
  再现没落景观昔日的辉煌
 
  对长江流域一些即将消失或没落的重要景观,长卷创作组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花了很大功夫去考证。
 
  赤壁羊楼洞是茶马古道源头之一,曾被誉为“小汉口”,现存的一条古街上,历代运茶的“鸡公车”碾压石板碾形成的深槽,依稀诉说着古镇往昔的辉煌。
 
  刘锋介绍,在创作前,他们不仅从故纸堆里查找资料,还邀请高校古建筑专家赴现场考察、论证,并请专家把古镇的基本功能、布局与现存结合起来画出草图。“比如,曾有几条古街、有什么河、房子是什么样,专家在清代方志中找到了局部线描图,据此慢慢复原出明清时期的羊楼洞全貌。”
 
  有了这些依据,画家在创作中将茶庄、马帮、街上的商贩等都画进长卷,再现了羊楼洞当年的繁华。
 
  像这样即将消失或没落的景观,在630米的国画长卷上共复原了200余处,以古镇、古战场居多,每一处都有据可查。
 
  数字长卷,比高清电影清楚3倍
 
  作为630米长卷的数字衍生作品,《中华长江自然山水数字化长卷》也将在本届文博会上亮相。
 
  这幅180米数字长卷,以1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按比例浓缩,由国内优秀制作团队历时5年打造,借助当今流行的数字技术,完成了200多个景观。
 
  数字长卷追求高品质,邀请美国艾美奖导演Cliff Garbutt执导,清晰度是普通高清电影的3倍多,整体信息量为普通电影的500余倍。
 
  领衔创作的刘偲,是80年代新生代漫画作家,曾获全国奥多比数字艺术大赛最佳导演奖及各项动漫及插画奖项。她告诉记者,该长卷采用新兴的“数字绘景”技术,将绘画师、导演、概念设计师、模型师、特效师的创作高度融合,通过2D、3D的综合运用,营造具有史诗、梦幻般的震撼效果。
 
  据介绍,数字长卷后期开发空间很大,可做成音乐长卷,也可与旅游结合,将长江流域更多景点作为二级、三级台面开发,并进行动态展示。
 
  从20米、60米,到630米
 
  长江,寄托着中国人深深的情感,历代诗人曾为她写下众多名篇,画家也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
 
  不过,古人泛舟江上,一叶扁舟,无法见识长江全貌,因而,古代画家笔下的长江,多是两岸局部的山水。
 
  1968年,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创作了近20米的《长江万里图》。他是四川人,以四川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长卷布局宏大,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力和气吞山河的气度。
 
  上世纪80年代初,长江航运管理局曾邀一批画家畅游长江,其中,吴作人、关山月、黎雄才、傅抱石、李可染等名家云集,可惜没有主笔,众画家笔下的长江风格各异,最终未能汇成“万里图”。
 
  第一次为长江画全景“肖像”的,是从我省走出的著名山水画家施江城。他的60米《施江城长江万里图》,曾应邀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特展。该长卷完整表现长江风貌,画中许多景观,在三峡大坝建成后永远消失了。
 
  施江城说,曾在长航美术组工作的他,工作时经常与长江亲密接触,甚至能在空中鸟瞰长江。他发现,即便是张大千笔下的《长江万里图》,也没描绘出长江的源头。1984年,施江城决定只身探寻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全貌,从那时起,他经常带着馒头、水、傻瓜照相机,踏上漫长、艰苦的长江写生路。经过近20年酝酿、5年创作,终于完成了“万里图”。从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东雪山沱沱河,到上海浦东的东方明珠,从名动天下的三大名楼,到三峡大坝等当代实景,都尽收画中。
 
  本次630米长卷,又有何亮点?刘锋称,这幅长卷以6300公里长江按比例浓缩,它投入画家最多,包括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丹青高手,也包括卓有成绩的后起之秀;它篇幅最长,景观最多,也是全球最长的长江画卷;它文化内涵深厚,堪称史诗巨制,不仅艺术再观了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也串连起重要的文化符号。由此衍生的180米数字长卷,采用超越时空的表现手法,纵横千载,咫尺千里。
 
  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8日,630米《中华长江人文山水国画长卷》首次亮相,引起社会关注,画家胡念祖、马海扬、冷军、刘一原、李吉君、樊枫、李也青等前往现场指导,并为长卷补笔、添色。借此机会,记者采访并记录了各界人士对长卷的评价。
 
  台湾著名国画家胡念祖:张大千、施江城都画过长卷,长江有太多东西可以画,内容极为丰富,很适合用长卷表达。(630米长卷)是个历史性的创作,是对画家经验、技法的磨练,是难得的实践机会。我看到长卷很感动,来的路上写了首诗:云梦长江气势连,奇峰秀水饰山泉,如龙巨制丹青卷,绝世宏章百代传。
 
  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主席马海扬:看到完整的长卷,很震撼。数字化长卷完美地将中国传统风格、技法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符合时代的潮流,互联网的潮流。说起《富春山居图》大家都不陌生,是国宝。相信这幅长卷也将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人文、历史、艺术价值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沉淀越深,愈久弥新。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一原:我上世纪80年代参与过画长江万里图的活动,现在看到这个长卷突然心生怀念。630米长卷是鸿篇巨制,篇幅、内容都很丰富。这个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其不可取代性,画长江的作品很多,但该长卷的形式处理、内涵、内容,难度都相当大,是其他长江图无法比拟的。我认为画画是一种情怀,不是地理图或说明书,要用线条、色彩表现艺术性,该长卷的创作体现了这点。
 
  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总经理王斌: 国画长卷规模气势宏伟,参与画家众多,无论长度还是景物数量,均无前例。数字化长卷后期可作为旅游开发的平台,可以说开了长江文化创意的先河。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630米国画长卷,浓缩了长江流域钟灵毓秀的山水、跌宕多姿的历史、流光溢彩的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可以说,透过一幅长卷,能够洞悉万里长江的奥秘,历揽千古长江的风云。而再现200余处即将消失或没落的景观,对抢救保护物质、非物质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长卷则将科技与文化融合,有助于长江文明的保护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