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摘登当前位置:首页 > 学人智库 > 要闻摘登

长江流域非遗丛书编著启动

作者: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来源:本站      点击:1307      时间:2014-10-17

       记者 罗义   通讯员 贾梦 吴昊

 

  昨日,我国首部系统反映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编著工作在武汉启动。据了解,此部巨著旨在弘扬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在古琴台公园内,弘扬非遗文化的另一大项目—“高山流水厅”正在全面升级改造,不久就会和大家见面。

 

  19省文化传承

 

  昨日下午2时,武汉市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武汉大学出版集团的领导和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专家等近百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武汉大学出版集团音像出版社总编任翔公布了“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图书出版重点”的消息,并分别给该丛书8位主编颁发聘书。据了解,该丛书将是我国首部,也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关于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文化大系,拥有8编64卷,2000多万字,20000余幅珍贵图片,时间跨度五千年,地域涵盖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该丛书执行总编刘锋介绍,该丛书以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为重点,第一次大规模地将长江流域历史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出来,将生动而形象地展示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基本内容、价值特征、传承状况。内容包括: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音乐歌舞、戏剧曲艺、竞技赛巧、美术雕刻、陶瓷漆器、医药保健、民俗节庆等多个方面。

 

  3年悉心编撰

 

  据介绍,该丛书的编著共组织了长江流域19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名相关专家和学者,专家团筛选十分严格,不仅包含高校学者还有大量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入围门槛必须理论与实践兼备,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昨天的启动式上,刘锋对该丛书的出版给出了具体时间表,前期筹备准备时间约有一年,明年1月前完成团队分工、大纲草拟,随后两年多的时间分阶段完成调查走访、文稿、图片的编著,最后印刷出版,“走访调查至少占到三分之一的时间”。

 

  武汉

 

  经验

 

  打造3000种非遗产品

 

  当下,不少传承人及地方都在思考如何有效传承并开发非遗文化。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董事长董志向表示,投资开发64卷长江流域非遗文化大系,不仅仅是基于商业的考虑,更希望通过丛书唤起人们对传统非遗文化的记忆,并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市场价值,进行产业转化。

 

  目前武汉的非遗文化市场转化模式走在全国的前列。据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元介绍,武汉的非遗保护和利用工作起步早、步伐快、模式新,在全国已经形成影响。目前,该市有汉剧、楚剧等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2 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武汉旅发投相关人士透露,集团3年来投入非遗传承及产品开发的资金至少有3000万元,在三镇设立以非遗产品为主的武汉礼物店10余家,开发了3000个品种的非遗产品,并成立了长江流域非遗联盟。

 

  “传承人只需安心创作,不必为市场开发、营销等方面发愁,这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据该集团非遗公司负责人介绍,三年来与公司签约的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已100多人,涵盖了整个长江流域,所开发的非遗产品年销售额已过千万元。

 

  围绕“古琴文化”做文章

 

  据了解,“古琴台”作为武汉三大名胜之一,是中国最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在国际上亦有着极高的知名度。然而,这样一个蜚声中外的灵秀之地,全年的游客接待量仍不足万人,且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游客来自外地。在这个喧闹都市的一隅,她似乎被大多数武汉人遗忘了。对此,武汉旅发投总经理王斌表示,知音文化的精髓在于音,弘扬琴台文化,首先要振兴古琴文化,改造升级古琴台景区也要围绕其“古琴文化”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