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情趣绿岛
(221)
顺着小岛的方向朝西走,逐渐地,时间在这里放慢了,空间也变得凝重起来,一种古朴的幽深,向我们扑面而来。随着历史情的展开,一种回溯的演绎,一种文明的发祥,一个个古老故事的浮现,它需要我们去花点时间,进入到那历史的深部的。
圣淘沙上别墅造型风格独到
具有历史凝重感的岛上海事博物馆,它引领着我们,从新加坡的早期海上贸易,到英国莱佛士登陆,到新加坡沦为殖民地,直至20世纪初的历史轮廓等等,来了一个“重新亲历”。
它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不仅再现了新家坡的历史,而且再现了新加坡海事,从皮艇、独木舟、到木板船和老式帆船的演变过程。
在圣淘沙岛上空中花园住一晚,想必会好梦连连
那博物馆中,一件件充满古意的早期船舶模型和鱼网、渔船、鱼叉、标枪、长矛等捕鱼工具,使我们重新回到了,那南洋遥远的过去,让我们在一次游览的间隙,重温了南洋一族海洋文明演进的幽深。
据史料记载,印度和中国之间最短的水上路线,是经由新加坡海城的一条航线。海城是南海上的一个贸易小港。远年时代,因为有一名叫乌珙马的苏门答腊王侯,在这里遇见了一头浑身赤红、头生黑毛的怪兽,随行人员告诉王侯,这是狮子,王侯于是将海城,改名为“新加普拉”,意思就是“狮子城”。
圣淘沙岛上的音乐喷泉绚烂多彩
今天,“鱼尾狮”,即半鱼半狮的动物,是新加坡的象征,它代表着力量、勇气和卓越。
随后的三世纪,新加坡主要的居民,是那海上的游民。当时的海盗猖獗,据说,岛上的居民主要是靠着抢劫财物过活,对象是附近海上的过往船只。
圣淘沙岛上的海底世界,让人浮想翩翩
马可波罗游记描述,曾在13世纪时,航经一个叫士亚马斯的,那也就是中国人称之为的海城。之后,1613年,葡萄牙人放火烧了当地的贸易站,造成了岛上商贸的大量外移。
圣淘沙岛上的园林别墅充满绿色梦幻
1819年,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的莱佛士爵士,启航前往马来地区寻找贸易站点,无意中,他来到了岛上的这个“大港”,一眼望去,他觉得满是商机。
那时的新加坡,还是一处寂静的渔村,有不少马来人居住在岛上。不巧地,当时英国和荷兰两国承认的新加坡苏丹,刚好不在国内。38岁的莱佛士便打定主意,来了个就地为王,把苏丹的哥哥立了起来,并且在自己也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就径自宣布了所拥有的经营权利,即由莱佛士、新苏丹、以及柔佛的海上领主阿布杜塔曼,共同建立起了世界贸易站。这样的一个站,每年仅支付8000美元的租借费用,简直难以想象!
圣淘沙岛上这样的水景,当然使人赏心悦目
就这样,莱佛士在这块土地插上了英国国旗,并且在圣淘沙岛上架起了大炮,炮口瞄准了所有海上过往的船只。此后,在莱佛士占地驻军后的三年内,陆续就有300多艘船只在这个新的港口停靠。
夜晚的圣淘沙也是一片花的世界
随着贸易站的日渐繁荣,这个站,慢慢成了东西贸易线上不可或离的中继站,新加坡,也随之成为了各种族的一个大熔炉。
圣淘沙海边这样的造景,有新意否
从附近移入的马来人,还有远道而来的华人、印度人和英国人,他们都定居在这个充满机会的新殖民地上。在1824年前后,东印度公司已从新加坡苏丹和阿布杜塔曼手中,接管了整个新加坡,还包括了周围16千米之内的所有岛屿。
(222)
随着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凿通营运,以及蒸汽船的诞生,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日益显现,一波波的华人也蜂拥而至,这些华人中的女人在此伫守着青楼,男人则希望在贸易场上发家。
圣淘沙岛体验之旅充满幻意
至1914年之前,新加坡移入的华人,总计共有25万之多。以后,这里逐渐成了以华人为主,其它族混居共同繁衍生息的地方,社会文化也开始趋于多元化了。
圣淘沙岛仙鹤芭蕾造型只此一处
有意思的是,在这里,不同种族的人,从事的工作也不尽相同:店铺经营,华人当老板的居多,很多食阁也是华人夫妻档。如现在仍保留着的大城餐馆、戏院、鸦片馆、银行,以及熙熙攘攘的市集商店或旧址、或仍在运转如常的,在隐约中,还可以见到百年前华人在南洋打拼的身影。
圣淘沙岛可爱的小景无处不在
而这里的马来人似乎更倾向于参军和当警察。坐在各大商场收银台后的,则大多数是印度人。图书馆之类的服务人员,多半被马来妇女占据着。而总统和总理,一个是印度人,一个却是华人。
这里,各个种族各忙着各的生计,他们虽同住在一个岛国上,但还是按照各自的习惯,请来了各民族信奉的神灵。像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各种宗教不胜枚举,它们在这里各有各的信徒,在这个针孔大的地方,不同的教堂虽比肩为伍着,但它们却能相安无事。各路神灵不仅邻里和睦,而且还时时串串门子,如如来佛祖跑到城隍庙里做客,神甫也乐于给穆斯林提供天主教堂打工的机会。
圣淘沙连路边都变成了彩色,怪不得儿童舍不得离去
在来圣淘沙的路上,我不经意间,曾看到过一基督教堂墙壁上悬挂着的大幅标语,标语书曰:无论你是否相信我,我都会等着你。落款是——上帝。我不知道这标语象征着什么?是灵魂的感召?!是死亡的威胁?!Qh My God!也许只有他老人家知道。
圣淘沙如此的茅屋休闲,有没有返朴归真的感觉
这正像小说家吉布森曾写的:“各种亚洲风味,整齐巧妙地陈列在一个坚实的英国瓷盘上”。或许这也就是我在美丽的绿岛上,重温的新加坡!